Wednesday, August 19, 2009

參與正義和平委員會的日子













(離港赴美升學前,正委為我舉行了歡送會,再次離開正委,令我想起了參與正義和平工作的經驗,以下是兩年前為正委三十周年特刊寫下的文章與各位分享)

參與正委,不經不覺已有十多個年頭,由任職全職職員到今天成為義務性質的委員,自己曾經驗的事件和參與的工作可謂不少,從越南難民到居港權事件、從六四事件到天安門母親運動、從人權教育到公民教育、從關社培育到社會訓導的推廣、從公安法到基本法廿三條、從本地貧富懸殊到經濟全球化…這些固然不只是我個人努力的成果和參與,在不少工作上,正委同工及其他人的參與和付出肯定比我更多。然而,自己在正委工作期間所接觸的都是寶貴的經驗,讓我體會到教會群體如何實踐社會使命,亦讓我看到在實踐過程中所遇的種種困難,以及面對的方法,並反思這些自己曾經驗的事件和參與的工作有何意義,有什麼值得繼續推展和探討的地方。

記得最初加入正委工作時,越南難民問題仍鬧得如火如荼。雖然當時已過了八十年代末期在沒有諮詢香港的情況下將香港定為「第一收容港」的緊張時期,但接著數年港府所推行的難民/船民政策,不但令越南難民的情況得不到改善,更令港人與越人的關係變得緊張。不論每次強迫譴返或搬營前後所引發的「騒亂」、懲教人員每次在搜查難民營時所捜出的大批「武器」,又或難民/船民在營內外的「犯罪行為」,都一一透過傳媒呈現在港人眼前。這些負面報導加上一些擁有一點政治權力的議員或官員的推波助瀾,在有意無意間抺黑越南難民,令沒有機會親身接觸這些從故鄉遠走他方的越南人,以及瞭解其處境和背後故事的港人,對越南人所得的大部份是負面印象,以至令港人與越人之間的鴻溝日漸加深。

這與近年我們面對的港人內地子女居港權問題不無相似之處。雖然時間與人物轉換了,但涉及的同是無議價能力的弱勢社群,在政府、政客及傳媒的強大宣傳攻勢下,加上涉及自身的利益和身處不同的社會位置,令大部份港人未能體會他們的境況,以及從另一角度分析和瞭解問題所在,因而更進一步鞏固弱勢社群的邊緣位置。
其實,不只當年的越南難民和近年的港人內地子女面對被邊緣化的問題。一直以來,社會上的貧窮和低下階層如領受綜綬者、新來港人士、無家者等等,都被視為社會的負累。如何推動更多信徒關心他們的處境,並促使有權力者改善其情況,是正委的使命,亦是正委面對的挑戰。改變當權者的施政方針固然不易,但更困難的是改變人心,喚醒更多人轉化,鼓勵信徒關心可能影響自已利益的邊緣群體。
事實上,基督徒與社會大眾無異,同樣有自私、關心自己多於別人、看到別人壓迫自己卻看不到自己壓迫他人的時候。南非前道明會會長Albert Nolan在他的著作Jesus before Christianity中提醒我們,基督徒要確認自己是基督的追隨者,透過我們的實踐,將耶穌對貧窮弱小者那份憐憫的愛重現。耶穌當時所做的,是希望將上主看待人之為人的價值取代世俗的價值;基督徒今天要做的,亦是重新發現人性價值,透過實際行動表達對人的尊重和關懷。
過去多年,正委一直堅持站在社會上最弱勢的一方,正是本著良知,欲效法耶穌基督這份關懷社會上最被人忽略和不被接納的人之精神。亦因如此,正委的工作不時遭到持不同意見的教友及神父批評,認為正委關注的議題太政治化、採取的策略和表達方式太激進、幫一些不值得幫的人。又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即使主教的意見也只屬他的個人意見,何況是正委的意見! 這些講法多少反映某些人只站在自己的社會位置和利益,多於他人的處境著眼,以及忽略了即使自己傾向某種表達方式,亦應尊重其他人的表達手法(當然是和平非暴力的手法)。當基督徒堅持個人可以對社會事件持不同立場,因而支持一些犧牲弱勢社群權益的政策時,要敢於反問自己站在什麼位置和角度出發?有否認真瞭解和體諒有關人士及問題所在?有否以耶穌的言行教導為基礎作出發點?有否顧及大眾公益和團結關懷等社會訓導原則?而正委亦要有勇氣和耐性與持不同意見的人保持對話,向教友解釋清楚支持弱勢社群的理據,和澄清公眾的誤解。

面對社會分化的現象,以及一個不喜歡聽取不同意見的政府,正委作為一個推動教會內外正義和平的教區機構,所肩負的任務和使命異常艱巨。然而,心中有信仰支持的人,在最感無力的時候,亦是最易向上主開放的時候。我們明白到我們的支柱並非來自外在的權威,而是上主作為我們的後盾。在無懼當權者的施壓時,我們可更自由地想出種種面對問題的方法,辨別如何去回應。所以,任務雖然艱巨,但在聖神的助佑下,如耶穌所說,「軛是柔和的,擔子是輕鬆的」

作為教區關社機構,正委有更大責任與教友一起發掘歷史中耶穌的面貌行為,從而令信眾生活得更肖似耶穌基督,因而社會意識培育工作顕得格外重要。但到了今天,仍有不少信徒將靈修與關社、默觀與抗衡運動、祈禱與社會行動對立,未能整合信仰。曾於七­、八十年代活躍於民權和反戰運動的已故美國神學家Robert McAfee Brown 指出,靈修與解放或關社行動是二為一體,是事實的兩面。一種新的靈修操練要求的不是退隱而是參與;不是向惡勢力視而不見,而是要看清楚帶來這惡勢力的個人和制度成因;靈修包括整體生命,而追隨基督亦指以整體生命追隨他。

面對社會上種種不公義問題,正委的歷史任務仍未完成。我相信正委期望的不是即時的成果,而是對人的長遠影響及轉化,透過抗爭行動和培育活動、親身體驗和社會分析,讓信徒在主流價值觀以外獲得以福音精神為本的另一角度看法,從而對當前問題和生活方式產生新理解、新態度。這亦是正委透過見證行動,實踐自梵二以來傳福音使命的方式。爭取社會正義需要有團體支持,以團隊伙伴方式共同努力,與更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姊妹攜手合作,正委提供了這樣的空間。

今年是正委三十周年,在滔滔歷史洪流中,三十年轉瞬即逝,但在現世的人眼中,三十年亦不算一個短日子。我有幸置身其中見證正委其中一段不算短的歷史,透過正委的事工實踐基督徒的使命,這對我個人生命實在有很深遠的影響。

(完成於2007年11月,刊於正義和平委員會三十周年特刊,2009)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