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0, 2011

我的Katso生活與信仰生活

我的浸會Katso生活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但似遠還近,回想當年的歲月,不少昔日的片段仍歷歷在目浮現在眼前……

  當年剛踏進大學校園,從未想過加入學生信仰團體,因為當時我仍未受洗成為基督徒。可能是時機未到,雖然當時已慕道了好幾年,但自覺很多疑問仍未解決,故沒有領洗的打算。然而,偶然在校園碰上唯一一位與我入讀浸會的中學同學(後來她成為Katso, 即天主教同學會會長),在她的邀請下,我開始參加Katso的活動,後來更加入幹事會,而就讀社會系加上自己對社會問題的興趣,使我成為了社會事務幹事。

  回想加入Katso成為幹事這決定,也可說是信仰路上的一個里程,因為組織幹事會被前輩同學催逼思考甚麼是「大專基督徒團體」,而這個個人思考和與其他同學討論的過程,的確讓年青的我認真探討和對待這身份,令我反問自己與天主、與大專同學和社會有甚麼關係。這探求對我日後繼續不斷探討基督徒的使命和社會責任不無關係,而基督徒這身份從此成為塑造我個人的重要指引。

  在紜紜的Katso活動中,最令我印象難忘的是籌備和組織探訪深水埗籠屋老人。當時構想舉辦一次較大型的社務活動,讓多些Katso同學參加。當時我曾詢問好些同學的意見,其中一位社會系同學與我分享曾在深水埗一個社區組織做義工,探訪籠屋居民,瞭解該區居民的住屋問題,我覺得這項活動很有意思,在採訪之餘,可親身體驗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初步認識這問題,於是我開始聯絡和籌備,並向Katso同學宣傳,印象中有不少同學參加。由於當時經驗尚淺,當然有不少未臻完善之處,但這經驗卻令我印象難忘,讓我認識到探討社會問題必須親身體驗和直接接觸有關人士,更令我反思基督徒在面對弱勢社群時的態度和角色,而這反思為我來說更是終身的反思。

  成為Katso社務幹事亦讓我有機會代表浸會Katso出席天主教大專聯會的時事委員會和國際事務委員會,這經驗廣闊了我的信仰視野,讓我初次認識到「與貧窮人站在一起」的信仰意義和梵帝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後蓬勃發展的解放神學。參加時委,除了讓我與其他院校的同學一起討論本地和國際的社會時事(如反對大亞灣核電廠的興建、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等),以及將有關議題和消息帶回Katso之外,更令我有機會到油痳地避風塘探訪住在艇上的甘浩望神父和宋啟民神父,到改成臨時居所的社區會堂探訪木屋區火災災民,以及聖誕節前夕到臨屋區報佳音等。凡此種種都使我在信仰生活和大專生活中不斷反思和成長,更直接影響到我在社會關懷和正義和平工作的投身,以及透過神學教育和研究推動更多信徒探討社會倫理和實踐教會使命。所以,浸會Katso和大專聯會可說是為我的信仰灌溉培養的地方,在我這段年青尋求理想和人生目標的階段給予我重要的啟迪。

(香港浸會大學天主教同學會(BU KATSO)成立五十週年特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