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與城市人,耕作與享用大米,自由經濟與公平貿易,財富增長與資源分配……這些看似相關卻又關係疏離的東西,經過去年十二月在香港舉行的一次世貿部長級會議,讓大家有機會較近距離看清楚一點他/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與我們的切身關係。
一直以來,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把很多事情都視作理所當然。當我們吃飯時,少有想到農民的勞苦耕作及其生活境況,更遑論關心農業政策對農作物銷售以至農民生計的影響。當各式各樣的貨品和食物我們都垂手可得時,哪會想到自由貿易原來對不少議價能力低的發展中國家帶來的不是機遇而是壓迫。當整個社會什麼都講求競爭和市場價值時,不少人對汰弱留強、適者生存等原則會欣然接受,又怎會覺得堅持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對某些人來說是那樣重要,亦少有反省大企業和大國領導的經濟全球化對公平地分配資源是否真的有幫助。
這種心態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割裂;我們生活在自己的狹小空間中,享受著相對安穩和舒適的生活,而忽略了生活在不同境況的相對貧窮和處於弱勢環境的人,覺得自己與他們沒有什麼關係,又或覺得自己已有很多事要兼顧,無暇關心這些不相干的人,甚或認為自己根本做不了什麼。
其實,全球化並不單單指向物質、資金和資訊的跨國流動和緊密聯繫,根據社會學家羅蘭.羅拔臣(Roland Robertson)的理論,人意識上或主觀上的想法亦是全球化不可或缺的元素,這是指我們對世界、我們自己、我們的國家,以至它們之間的關係的看法。生活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的意識必須超越一己國界,與世界上不同角落的社群建立認同感和連繫。我們是整個人類的一份子,當中發生的事對彼此都產生影響。
這與信仰中所強調的建立人類大家庭關係互相呼應。「人類大家庭」是上主創造世界的原型,由男性和女性組成,按照上主的肖像受造,被賦予管治大地、令所有受造物和諧共存的使命。因此,世上的一切原不屬於個人專有,而是要讓所有人和整個世界受益,所有受造物就像一起生活在一大家庭中,當中蘊含著人與神、人與人,以及人與整個大地的關係。因此,當世上財富分配過度不均,令某些人受苦不能過有尊嚴的生活時,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有責任改變這境況。
同時,因著世界原是一大家庭,生活在香港這城市的我們與生活在韓國的農民或斯里蘭卡的工人或非洲的人民已不再是陌生人,而是有著內在關係的兄弟姊妹。我們的關係可能未至於血濃於水,但至少我們應以關放的態度,站在他們的位置從他們的角度看現況,而不是單以個人利益角度、以旁觀者的態度看待受經濟全球化影響的人。
在福音中,稅吏、妓女、寡婦、病人等不是看似與耶穌亳無關係嗎?為何耶穌要主動接觸他們,並勸勉門徒和追隨者效法他的榜樣?其實,耶穌不只寬恕和治癒他們,更與他們建立關係,以真誠開放的心懷對待他們,視他們為一家人。透過不同的故事和比喻,特別是善心的撒瑪黎雅人和富翁與拉匝碌的故事,耶穌告訴我們,假若我們對看得見的人都不動以憐憫的心,又如何與看不見的上主建立密切關係和表達對上主的愛呢!
世貿會議讓大家上了一課,它不但讓大家對世貿現時所推動的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影響看真一點看清楚一點,更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檢視自己與其他看似遙遠的人的關係、與天主的關係。若你在世貿會議前後不是只被層出不窮的示威活動和港府的「應戰」消息所吸引,而是有意識地進一步瞭解示威背後的原因,眾多從世界各地遠道前來的人的有血有肉經歷,可讓我們加深對問題的瞭解。他們帶著不同的故事,如受食水私有化影響的波利維亞人民、受農藥影響健康的印度農村婦女、受農業協議影響生計的烏干達和巴基斯坦農民等……可讓我們在官方途徑以外,聆聽當事人的聲音,瞭解他們的經驗。當中,南韓農民的各種表達方式絕不是示威方式的一系列表演,而是在強而有力的控訴背後反映了種種辛酸經歷和不屈服於強權的堅毅精神。
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初步認識了世貿政策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又聽過一些受影響人民的心聲後,是否願意檢視一下自己與上主、與他人及與大地的關係,並培養一種共負責任、分享所有、團結關懷的認同感,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精神,如透過支持公平貿易的消費行為,僱主和僱員之間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監察企業對勞工的待遇,結合更多人的力量對抗經濟全球化的無力感和無助感,強調每一個人都可在複雜的全球境況中帶來一點改變。
2006.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