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倫理學強調,作出公義的道德決定時,必須基於理性、客觀、持平的倫理原則,但過於著重理性和原則往往忽略了人性化的一面。女性主義倫理學或可填補這缺失,因為它強調在作出倫理決定時,在運用理性之餘,必須有感情上的投入,考慮當下的處境;並基於溝通的策略尋求另類的思考方式和解決方法。基於此,在判斷任何倫理行為時,女性主義倫理認為,最重要的是能否表達對人的關懷愛護(care)、以增強人際間的溝通和發展為大前提,亦即是重視對他人的責任和義務,而不是找出「正確」的行為決定。可見,客觀與人性化可同時並存,因為在主觀作出決定前,必須從對方所思所想所做去理解,然後再作判斷。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切講求競爭 ── 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且是基於一己利益的競爭,因此,強調公平、公正、平等的傳統價值似乎是理所當然。但除此之外,建立人際關係的環境亦很重要,因而重視關懷和責任的女性主義倫理亦不容忽視。我們的社會所需要的不應只是多簽幾份合約,或加強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而是認真地關懷人的發展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包括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處境和不同需要,特別是不少女性作為照顧者的需要,以及她們與被照顧者之間的關係。
在十二月世貿會議前夕舉行的一個民間會議中,在綜合了多位女性主義經濟學者的見解後,美國倫理學者布碧嘉(Pamela Brubaker)指出,關懷生命和可持續發展必須成為經濟理論和實踐的起點,這正是女性主義倫理的特色。面對貧窮問題,女性與男性有不一樣的經驗。他/她們在獲取公共服務、擁有資產、安排時間作自我發展和參與公共生活,和維護尊嚴等方面都不同,這歸咎於男女之間權力的不平衡。因此,在分析問題時,必須同時採用數量和質量的資料,以及男女所得的不同對待。例如在分析男女是否獲得良好待遇時,有需要考慮不少女性從事的無酬非市場提供的照顧工作,由於肩負起家庭中的照顧工作,令不少婦女無機會從事有酬工作,以及獲得相應的福利或報酬。布碧嘉指出,有需要採用女性主義角度想像適合女性的良好工作概念,令她們在工作中重獲生命氣息,透過工作獲得尊嚴、安全感、社會保障和合理報酬。
其中一個布碧嘉列舉的例子,是她於二零零三年探訪的危地馬拉婦女合作社計劃。這些婦女因八十年代的內戰和軍事鎮壓而被迫逃離故鄉,聚居在危地馬拉市郊,在志願人士協助下組成婦女合作社,她們所居住的地方稱為「希望」社區。她們發展了醫療和教育項目、嬰兒成長項目、母乳餵哺推廣計劃,和製作手工藝品計劃等。透過出售手工藝品所得的收入,用作支持個別婦女的生活和社區中各項目的支出。這模式提供了另類由婦女帶領的公平和可持續的貿易模式。
此外,在她的著作《全球化:付出什麼代價?》一書中,布碧嘉指出,由於長期浸淫在全球資本主義文化的西方社會中,所有西方國家和人民已習慣了消費、競爭和物質化的霸權主義,局限了人們回應全球性飢餓、貧窮和環境破壞等問題的道德力量。他們不想面對龐大而複雜的問題,亦覺得無力面對這些問題。因此,「否認」和「逃避」成為面對個人和集體不公義的兩大策略,亦同時是兩大障礙。布碧嘉認為這其實是精神上、靈性發展的問題,因為逃避壓抑了動力,而否認則令人與真理割裂,令人懷疑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妨礙聆聽他人和世界的需要,以及奪去改變世界的動力。她指出,我們都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其實,不少基督徒亦在否認和逃避的習慣中培育出來,他們與社會上不少中上層人士一樣,是尊貴的既得利益一群,認為自己憑一己的力換取今天的成就,所獲得的得來不易,故必須加以維護。在他們眼中,在經濟全球化中競爭失敗的人,是因其能力不足,不能怨天尤人,因而對那些失敗者無動於衷,對他們的抗爭不以為然。
抗衡這種全球化的霸權主義,布碧嘉提出基督徒要培養出一種抵抗式精神,亦是抵抗的靈修(a spirituality of resistance)。 這種精神在我們如何生產、分配和消費等方面尋求徹底的改變;它強調真正的解決方法在於我們重新檢視什麼才是重要、什麼才有益於下一代的看法。我們要重新想像這世界和所居住的地方。這要求我們作出轉化──知識上的轉化、意識上的轉化、價值上的轉化;從個人化和狹窄的社區觀走向包容萬物的世界觀。這種抵抗的精神亦會帶來和平,因為它把那些被否認、逃避、絕望、悲傷或被動地等待的精力釋放出來。當我們的精力與世界上其他抵抗破壞環境殘、害生命的人民的精力連結起來時,我們的精神或靈性生命便能達至高峰。
其實,要抵抗經濟全球化的破壞性和非人化力量,我們必須瞭解它帶來的傷害,而其中一種非人化的表現形式在於它令人麻目,不再與他人與大地感同身受。因此,用心聆聽別人的故事細心瞭解周邊的人和事,可以是一種信仰回應的方式。我們不可再沉溺於別人想像的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世界中,而應由自己出發親手建立一個互維關係、互相關愛的新世界,那裡每一個受造的生命都得到尊重,令每一個人得生命而且更加豐盛。這需要我們繼續運用想像去改變現實,而不要被全球化的強大壓力所擊退!
參考資料:
Pamela K. Brubake. “A Feminist Vision of Life Promoting Trade.” Paper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Ecumenical Women’s Forum on Life-Promoting Trade, 12-14 December 2005, YMCA Wu Ka Sha, Hong Kong.
Pamela K. Brubake. Globalization at What Price? Economic Change and Daily Life. Cleveland: The Pilgrim Press, 2001.
(女協通訊 21/2/200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