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已塵埃落定,但有關選舉的新聞並未因而減少。除了不少評論在探討為何社會民主連線這被視為較激進的政黨,當中三位候選人可高票當選,以及同屬泛民的公民黨雖然有四位候選人勝出,但有兩位都是險勝之外,較矚目的新聞要算是自由黨黨員周梁淑怡因在選舉中戰敗,而歸咎於黨友兼鄉議局主席劉皇發未有協助她拉票,她更因自由黨在直選中「全軍覆沒」,而推論選舉結果令立法會失去工商界的代表和聲音,使工商界對直選更有戒心。事件不但令人感到自由黨不作自我反省失敗原因反而諉過於人,埋怨建制派不配票,更令人再思工商界是否真的如自由黨所言不支持直選,以及只顧及工商界一已的利益而不關心社會上其他人的需要?
自周梁淑怡的言論一出,不少工商界人士和評論員已站出來指出她言過其實,自由黨既不能代表整個工商界,亦非立法會內唯一的工商界聲音;而自由黨現時所代表的工商界只是一小撮與自由黨領導層友好的財團利益或富豪的利益,而非不同類型和規模的企業、商會或工商團體的意見,又或關注整個營商環境的發展。不少人,包括從前活躍於自由黨內的人士,更直言自由黨已偏離當初的政治理念,甚或完全看不到它的政治理念和定位,那又如何維繫一個政黨,更遑論爭取選民支持。
其實,工商界並非鐵板一塊,老是著重大財團的利益,那是自由黨某些領導以至政府現時的傾斜政策,令不少政策未能為社會帶來公平發展,令社會上不同階層未能共享經濟成果。隨著社會發展和人類的思想進步,不少工商界人士和企業已看到要把生意營運成功,必須具長遠目光,建設有利的營商環境,令整個社區健康發展,使僱員有動機和動力投入工作中,令生產更有效,這才符合長遠利益。因此,有遠見的企業會重視社會責任、關心社會、支持環保政策、重視僱員權益,而不是盲目地只追求一己利益。
令香港朝著一個健康的社會發展,所有政黨,包括自稱代表工商界的政黨,實有責任促使政府的施政朝向平等的社會發展,使公共利益凌駕於個人或功能組別利益之上,使政府可發揮資源和利益分配的功能;並讓社會上每一個人均有機會參與社會決策,表達對影響自己生活的政策之意見;和享受具質素的生活,包括教育、社區設施、休息和享受閒暇等。而政黨更要監督政府營造一個有利整體經濟發展的環境,令中、小型企業亦有發展空間,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令人民能自力更新,但當一些人無能力自顧和當工作條件太苛刻時,政黨有責任促使政府介入,從而保障人民的生活質素。這正是天主教社會訓導思想中致力提倡的社會秩序所應具備的要素,即大眾公益、財物公享、平等參與,及互補原則。
觀乎今次的立法會選舉結果,除了自由黨不得選民支持外,社民連受到不同階層支持這現象,既反映了政府的傾斜大企業方向和「親疏有別」態度不得人心,亦顯示市民需要有人敢於指出政府的不公義和欠缺透明度的政策。雖然議會過於兩極化會造成更多爭拗,但在現時政治上缺乏公平參與的情況下,不少市民期望有更敢言的議員代為發言,抒發心中憤憤不平之氣。因此,政黨和政府實有需要多聆聽市民的聲音、瞭解其需要,並提供適合的參與渠道。
(公教報 21/9/200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