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的飲用自來水、衛生設施、照明用的電力……這些是現代家庭不能或缺的日常必須設備,但對生活在肯尼亞貧民區的居民來說卻是奢侈品。肯尼亞的首都內羅比的在非洲也算得上是發達城市,市中心內商廈林立,但貧富懸殊的程度實在令人驚訝。貧窮居民的生活足襟見肘,每天能否填飽肚子也成問題,更遑論有剩餘金錢看病或供子女上學讀書。因此,在貧民區內流連街頭的兒童比比皆是。
一位來自意大利的修女、一位來自美國的退休法律工作者和一位來自香港的女教師,三位女性就是因著這處境而在非洲相遇。她們雖來自不同的地方,卻不約而同地在肯尼亞的貧民區從事與教育有關的工作,矢志在發展中國家服務最貧困無助的人。她們都是被所屬的團體派遣到遠方服務的傳教士,為見證基督的愛貢獻自己所長。筆者與兩位教友在香港天主教教友傳信會的安排下,今年七月有機會踏足非洲認識她們,與她們傾談,聆聽她們的信仰經驗,並親身體驗她們身處的環境,實地瞭解她們在肯尼亞的工作。
為貧窮學童提供優質教育
去年年底,肯尼亞總統大選之後發生的暴力衝突令很多人受傷以至喪失財產和性命,事件令原本已夠多問題的貧民窟雪上加霜,暴露出貧民區內其中的潛在危機,就是失業青年很容易聯群結黨,被利用採用暴力手段宣涉不滿。來自意大利的嘉諾撒仁愛會修女Sr. Maria Angela Massenti(下稱「馬修女」)就是看到這問題,毅然放下她從事多年的修會培育工作,決定承擔起鄰近貧民區的一間小型中學的校監工作,為區內適齡入學就讀的年青人提供機會接受正式教育,令青年不至浪費光陰。因著過往的社工經驗,馬修女對社會觸角較為敏銳,認為職務必須配合社會的需要。她認為這正是繼承了會祖瑪大利肋服務貧窮人的精神。
為貧窮學童提供優質教育
去年年底,肯尼亞總統大選之後發生的暴力衝突令很多人受傷以至喪失財產和性命,事件令原本已夠多問題的貧民窟雪上加霜,暴露出貧民區內其中的潛在危機,就是失業青年很容易聯群結黨,被利用採用暴力手段宣涉不滿。來自意大利的嘉諾撒仁愛會修女Sr. Maria Angela Massenti(下稱「馬修女」)就是看到這問題,毅然放下她從事多年的修會培育工作,決定承擔起鄰近貧民區的一間小型中學的校監工作,為區內適齡入學就讀的年青人提供機會接受正式教育,令青年不至浪費光陰。因著過往的社工經驗,馬修女對社會觸角較為敏銳,認為職務必須配合社會的需要。她認為這正是繼承了會祖瑪大利肋服務貧窮人的精神。
這個決定為馬修女帶來不少挑戰。曾在坦桑尼亞從事牧民工作、幾年前才來到肯尼亞的馬修女,指出在貧民區管理一間學校殊不簡單,從找尋財政資源到聘請校長教師到收生等大小事務都要親力親為。「我深信即使住在貧民區的青年亦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就是憑著這信念令馬修女克服重重障礙下定決心辦好學校。
然而,要辦好一所中學所需的營運費用卻不少。「財政來源當然是面對的重大問題,但幸好有很多好心人願意以各種方式捐助,有些企業捐贈書本,有些捐贈學生午膳的食具,亦有不少個人和機構資助學生的部份學費。」現時,肯尼亞政府只為學童提供小學免費教育,對中學會給予一些補助,但必須符合某些條件。
講到收取學費問題,馬修女說「即使再貧窮的家庭,也不會完全免費,我會與家長坐下來商討他們可承擔的學費金額,餘下的我會盡力找人支持」,所以這所學校的學費可說因人而異,因為她不想讓家長和學生有乞憐的習慣,她希望學生的家庭也有一份承擔感,讓學校及家長共同為培養學生而努力。
除了財政因素,學生紀律亦是馬修女面對的另一難題。處於貧民區,學生之中少不免有家庭問題,馬修女深知要盡力瞭解年青人的心理。要學生守紀律專心上課並不容易,「在接手管理學校初期,我讓學生表達他們的學習動機和目的,以及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和生活,令他們感到被尊重,珍惜這讀書機會。」
在帶領我們參觀學校臨時校舍的時候,馬修女一邊為我們介紹學校的設施和擴充計劃,一邊與正在小息的學生和老師打招呼。她希望把學生人數由現時的350人增加至六、七百人,讓更多青年可接受正規教育,為日後工作做好準備。
面對繁重的工作量和難解的問題時,馬修女可有疲倦和想放棄的念頭呢?「每當我遇上問題,我會向天主祈禱,求天主的助佑。正由於經歷過不少波折,我知道問題始終會解決,天主會時常看守照顧我。」她又補充說,「有些樹因外在的風吹雨打令根部更穩固,好使樹幹屹立不移,對我來說,信仰就像一顆樹的根部,外在的阻力不只不會令信仰動搖,反而令我更堅強面對一切。」經過一席話後,我們更明白馬修女所言,「傳教士不會選擇去哪裡,只要哪裡有需要他們都會去。」
講到收取學費問題,馬修女說「即使再貧窮的家庭,也不會完全免費,我會與家長坐下來商討他們可承擔的學費金額,餘下的我會盡力找人支持」,所以這所學校的學費可說因人而異,因為她不想讓家長和學生有乞憐的習慣,她希望學生的家庭也有一份承擔感,讓學校及家長共同為培養學生而努力。
除了財政因素,學生紀律亦是馬修女面對的另一難題。處於貧民區,學生之中少不免有家庭問題,馬修女深知要盡力瞭解年青人的心理。要學生守紀律專心上課並不容易,「在接手管理學校初期,我讓學生表達他們的學習動機和目的,以及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和生活,令他們感到被尊重,珍惜這讀書機會。」
在帶領我們參觀學校臨時校舍的時候,馬修女一邊為我們介紹學校的設施和擴充計劃,一邊與正在小息的學生和老師打招呼。她希望把學生人數由現時的350人增加至六、七百人,讓更多青年可接受正規教育,為日後工作做好準備。
面對繁重的工作量和難解的問題時,馬修女可有疲倦和想放棄的念頭呢?「每當我遇上問題,我會向天主祈禱,求天主的助佑。正由於經歷過不少波折,我知道問題始終會解決,天主會時常看守照顧我。」她又補充說,「有些樹因外在的風吹雨打令根部更穩固,好使樹幹屹立不移,對我來說,信仰就像一顆樹的根部,外在的阻力不只不會令信仰動搖,反而令我更堅強面對一切。」經過一席話後,我們更明白馬修女所言,「傳教士不會選擇去哪裡,只要哪裡有需要他們都會去。」
(刊於公教報 2008年9月14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