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2, 2006

戰爭哪有正義?

 晚上有一電台節目名為《數字人生》,專門介紹一些與數字有關的有趣資料和故事。然而,現實中不少數字卻不是那麼有趣,更有些令人不寒而慄。

  英國《獨立報》8月8日頭版在《戰爭的代價令世界蒙羞》的標題下,公佈了一系列數字:以色列軍隊在黎巴嫩南部的地面和空中打擊中,已造成黎境內932人死亡,75人失蹤,當中三份一是13歲以下兒童。29名黎巴嫩士兵喪生、3293名黎巴嫩人受傷,其中45%是兒童。超過90萬黎巴嫩人流離失所,其中30萬人是兒童。以色列方面94人死亡,1867人受傷。

  執筆時,聯合國經過多番協商終達成停火協議,但以軍在停火前卻不繼轟炸黎巴嫩南部,據報在決議案通過後釀成最少19人死亡。

  其實,這些數字何只是一堆數字,它反映了戰爭衝突的代價是人的生命。在戰亂時期,人的生命,特別是平民、婦女和兒童的生命變得一文不值,他們往往成為好戰者的工具,成為抵擋敵方反擊的「人肉盾牌」,不少人更成為親眼目睹家人被殺害的見證人,承受骨肉分離之痛楚。
  
  大部份人都不想自己被牽涉在戰事中,而國際政治中的「正義戰爭」理論都是想盡量避免戰爭的發生,或一但發生應盡量保護平民。天主教傳統的「正義戰爭」理論亦強調,戰爭必須是最後採用的手段,最終目的應是和平修好,而交戰過程必須有節制、不濫殺無辜。然而,試問現實中有哪場戰爭不會濫殺無辜?透過暴力能達至真正的和平嗎?事實上,所謂正義戰爭,往往只是參戰和攻擊者自以為是正義,自以為具有嚴正理由,目的和過程卻往往是不顧一切催毀對方的力量,包括設施和人民。

  就像今次的戰爭,以色列自恃實力強大,為解救兩名被黎抓獲的以軍不惜侵入黎巴嫩,並全面摧毀南黎基礎設施,又大量轟炸平民居所,務求將黎炸得經濟徹底崩潰,使這個地區成為一個無法居住和生活的地區,最終以消滅真主黨為目的。真主黨亦不甘示弱,實行以牙還牙,炸毀以色列民居。凡此種種已顯示有關行動已遠遠超越「有節制、不濫殺無辜」的正義戰爭條件。 

  面對這場毫不正義且傷及眾多無辜平民的戰爭,西方國家竟坐視不理,遲遲不願採取行動,特別是美國,不但為以色列提供上億美元的軍火,更一直阻止立即停火的要求,令戰事持續。美國這種傾斜於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在過去已經為中東以至世界和平帶來極大傷害,亦助長了中東激進勢力的壯大,致使中東和平進程變得遙遙無期。

  但在這些衝突之中,我們卻見到和平的曙光。美國以至香港主流傳媒甚少報導的和平運動者,當中包括來自美國的宗教人士,在本土或遠赴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等中東國家,親身作見證,與這些地方的人民站在同一陣線反對暴力,部份更曾以血肉之軀造成人鏈,阻止軍方傷害平民百姓。可能有些人覺得他們很傻,但他們的目標卻是單純的。曾聽過一位參與和平運動的基督徒分享,他們只是效法耶穌基督,希望以和平戰勝暴力和霸權,以愛感染其他人,直至以下的預言實現:「他們使眾人把自己的刀劍鋳成鋤頭,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鎌刀;民族與民族不再持刀相向,人類不再學習戰鬥。」(依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