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24, 2008

作理性善意的判斷

「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因為你們用什麼判斷來判斷,你們也要受什麼判斷;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瑪7:1-2)

同事剛從外地回來,說一些團友不理別人等候,只顧購物,經常遲到,又說一些年青團友不協助年長者搬移行李,投訴現時的年青人欠缺時間觀念及助人之心。另一位同事則投訴機構另一部門的同事工作態度欠佳,效率不高又諸多要求,阻礙行政效率。而我認識的朋友中,亦不時批評政府的資源運用和政策釐訂不顧及市民大眾及弱勢社群。凡此種種,每天都聽到不少判斷人的說話,有時候自己也會作出類似判斷。如果按以上經文「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的字面解釋,則我們不可作出這樣的「判斷」。

其實,耶穌這教導是要提醒我們不要隨便作判斷,不要作冒失而冷酷的批評、輕率而武斷的判斷;而作出判斷時,自己要反省言行是否一致,我們為他人所定的標準自己是否能做到,不要做一個偽善者。因為不少人只看到他人的錯處,卻看不到自己的弱點。

例如上述的例子,若批評人遲到或工作態度欠佳的人自己也是這樣,則批評變得沒有說服力;若自己能做好本份,並本著善意為大局著想的態度指出問題,則是有理據的判斷。又或當我們批評政府不善待貧窮人和弱勢社群,但自己對身邊的外傭、新來港內地或外籍鄰舍卻不友善,則批評顯得偽善。因此,這段經文不是叫我們不可作出理性的判斷,而是要我們反省自己的言行和待人處事標準,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更積極的做法是,「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瑪7:12)」

Sunday, June 22, 2008

是時候思考災後重建和監察

四川地震令無數人失去性命和家園,亦令無數中國人感到哀痛。不少香港人透過傳播媒介知悉災區情況,筆者數星期前在國內探望朋友期間,就每天看到詳盡的災區報導和感人故事。港人因著無辜稚子的犧牲、奮勇救人的事蹟、骨肉分離的哀傷等報導而深刻感動,差不多全民皆願意捐出金錢和物資賑災,更有些人遠赴災區希望參與救災和慰問的工作。這些捐助時間和金錢的行動都反映出,資訊自由能令人感同身受,觸動大眾憐憫之心,繼而引發支援行動。

其實,每逢國內發生大事,如水災、雪災,或「六四」,都能激發起港人的同情心,願意伸出援手或發出呼籲引發支持行動。但隨著激動的情緒過後,傳媒少了跟進報導,社會上發生其他事情,人們往往也把事件淡忘,失去關心的持久力。

地震已發生了一個多月,是時候在感性憐憫之外,以理性的態度追問:如何防備日後同類型的事件發生,或在發生時把傷亡減至最低?為何政府承建的學校損毀格外嚴重,希望工程捐助的學校就安然無恙?更重要的是,在收取了來自世界各地過億的捐款後,如何好好運用和監察這筆龐大款項?相信這些也是不少人心中的疑問,因為我們也希望捐款能被善用,亦希望受難家屬能瞭解當中實情,避免不幸事件重蹈覆徹。

在監察運用款項和重建方面,幾年前因南亞海嘯而導致印尼、斯里蘭卡、泰國等多國損毀嚴重後的重建經驗實可用作借鏡。當時突如其來的天災帶來廿多萬人遇難,無數房屋受破壞,數以萬計人士痛失家園。當時印尼等國家亦收到不少損款,亦有以百計的非政府慈善組織欲協助當地重建,問題是這些機構能否進入當地並加以協調重建的工作,而資源亦可以合適地被分配。

在經過一年多的重建工作後,有份參與的私人機構撰寫了《麥堅士報告:海嘯重建的教訓》,當中指出了成立一個「僕人領袖式」的專責小組的重要性。這專責組需明白當地的真正需求,然後好好分配資源,而它必須得到政府認可統籌整個重建計劃。重建計劃除了政府各部門參與外,更要讓私人公司或非政府組織參與,因為它們對達成某些目標和訂定工作標準更富經驗和有效率,但外來的組織 需明白不應長留當地,而應協助當地人培養能力持續重建的工作。此外,報告指出重建不是隨意興建一些臨時房屋或給予災民一些應急物品,而是令他們的生活過得比從前好。故此,有關專責小組必須定下策略方向、具體目標和完成項目日期、每個項目的費用、進度時間表等,並協調各方參與,不致令工作重複,浪費資源。此外,有專責人員核實完成的貨品或指標,監察各項目的進度,並在遇到難題時協助疏解亦十分重要。不可忽略的是,重建過程中必須在各階段各公眾交待重建進度,以及貫徹執行反貪污,不可讓參與人員從中取利或濫用權力。該報告甚值得參與策劃四川重建的政府人員和志願機構參考。

其實,大陸領導人對這次災害的迅速反應和處理救災的手法屢獲國外好評,亦普遍贏得民眾讚許。總理溫家寶第一時間趕抵地震現場視察和督導,繼而由國家主席胡錦濤接替其工作。在四川停留期間,他們並非只是在後方指點,而是走在災區前線,與救援人員和災民一樣面對着危險。在了解當地情況後,又親自與各地負責人開會共謀策略,他們的「僕人領導」作風為政府樹立了良好的典範。但願在漫長的重建過程中,大陸政府和各地官員,即使在胡溫不在現場督導的情況下,亦能貫徹這種以人為本的作風,並讓公眾和傳媒繼續監督其工作,令中國人民真正得以安居。

(可參閱McKinsey Report: Lessons from Tsunami Reconstruction)

Sunday, June 8, 2008

又到六四

"務要宣講真道,不論順境逆境,總要堅持不變;以百般的忍耐和各樣的教訓去反駁,去斥責,去勸勉。"(弟後4:2)

轉眼間已過了十九年。十九年前的六月四日,在天安門廣場所發生的事,當時為無數香港人帶來極大的震撼。但時移勢易,不少人已把事件淡忘,或不想回憶這段沉重傷痛的歷史,或認為中國已進步了不少,不應停留在昔日的歷史中,而要往前看。然而,一群失去摯愛子女的母親,十九年來不斷尋求真相,為失去性命的子女討回公義,要求政府為所做的一切負責,以及爭取死難者家屬公開悼念「六四」中死亡的親人。她們稱自己為「天安門母親運動」,因選擇尋求真相、說出真話,而經常被騷擾、軟禁、恐嚇。但不論環境如何困難,她們總是堅定不移,向其他人宣講她們的親身經驗,讓更人明白她們的訴求,尋求正義!

天安門母親的堅毅精神實在令人敬佩,她們不是要討債,只是要政府查明交待;她們也不是要報復,而是求公道。她們能夠這樣堅持,當然是基於對子女的疼愛,同時,她們相信世上仍有真理,仍有公義,而且相信不少人仍有憐憫之心。   

在這時候看聖保祿宗徒寫給第茂德的這封書信,令人特別有共鳴。保祿本人因堅守信仰、持守真理而受了不少苦楚,但無論環境如何惡劣,他也敢於為真理作證,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以自己的經驗為榜樣勸勉愛徒第茂德,鼓勵他亦要堅持忍耐。這正好提醒我們,當受到災難、痛苦或迫害時,要鼓起勇氣為基督忍受一切,即使遇上任何逆境也不要放棄,對信仰持守不變。而當看到別人因堅持信念而不輕言放棄時,或因種種因素而遭受苦難時,我們亦有責任給予他們精神慰藉和物質支援。

今年,在維園和聖堂點起燭光,為六四死難者和四川遇難者默哀和禱告時,令人感到有空間說出真相、以不同方式宣講自己相信的真理倍感可貴。昔日在天安門,政府若有胸襟讓學生表達意見,虛懷若谷地聆聽人民改善社會的建議,就不會令民主運動以血腥鎮壓告終。今次四川地震,若欠缺新聞言論自由,就不會在短時間內有那麼多人知道,亦不可在民間動員到那麼多人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