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9, 2009

影響一生的決定




Under the Tuscan Sun 是一部輕鬆的喜劇,在意大利風景迷人的Tuscany拍攝,卻帶出很啟發性的信息,指出任何一個看似隨意的決定,都可能影響一生,為生命帶來新方向。

影片由一個面對離婚的失意職業女性開始,在朋友的關心下,獲得前往Tuscany的機票。到達當地後,由於傷痛未癒,不想再回傷心地,偶然看到一間古老大屋,在一位當地人的提點後,決心隨心行事,買下屋子過新生活,希望在這地方找到真愛、婚姻及家庭生活。主角在適應新生活期間,曾因孤單而傷心自憐,但卻與因買房子而認識的經紀、裝修工人和其他鄰居建立友誼,亦遇上偶爾邂逅的當地男子,發生了一段短暫的浪漫情緣。影片末,主角在屋子為裝修青年舉行了熱鬧而歡樂的婚禮,而好友在探訪她的期間產下孩子,在她家中建立了家庭。雖然婚禮和家庭跟她原先的構想不同,卻實在地實現了她的夢想。

片中最發人深省的是經紀先生跟女主角說的一個故事。很久之前,地方政府計劃在一個荒蕪地區興建鐵路,最初建築時因很多人不清楚將來鐵路會為人帶來什麼用處和發展而表示質疑,但建議者認為先做好準備,後來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作用,結果這小鎮後來急速發展,鐵路造福人群。這就如女主角買下屋子時什麼也沒有,不是為了結婚也沒有家人入住,但這屋子將來可能有很大用途,為朋友們帶來喜悅。

我想到自己的人生路可能都是這樣,從前所做的可能為今天舖路,而今天和將要做的可能為未來舖路。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好好完成今天要做的事,可能為將來會有用處,或可貢獻社會。這信息為即將出國讀書的我亦有一定的鼓舞作用,因臨近出發不免有些緊張。但既然做了抉擇,現時不應退縮,而是盡力做好,達成目標,不要思前想後為未來煩惱。

此外,近日閱讀李焯芬的《心無罣礙》,很多故事都具啟發性,其中一則是有關兩位末期病人的人生計劃。由於生命有限,兩位得知病情後都為自己定出清單,努力在有生之年盡量完成目標和計劃。其中一位努力把握時間,活在當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實現夢想,體味真實的生命和人生。可能由於生活充實和愉快,過了好幾年仍健在,而且病情有好轉。另一位後來知道病情不是那麼嚴重,因而放下了這些計劃,如往常生活,最後計劃便不了了之,實現不了。這故事與上述電影一樣,再次提省自己,要把握現在,努力實現人生計劃和理想,不要被眼前的障礙所困擾和阻擋,更不要浪費光蔭。

Sunday, July 5, 2009

在生命中孕育神學思想

 
每一位基督徒都有其獨特的信仰經驗,多多少少經驗過天主在自己身上臨在,感受聖神在自己身上行事。如果對天主毫無感覺,已不會再稱自己為基督徒。這種經驗,有人稱之為靈修經驗,有人稱之為與主相遇,德國神學家桃麗菲.蘇納(Dorothee Soelle)則稱之為神秘主義。

神秘主義聽起來好像神妙莫測,有些鬼秘,可望而不可即,似乎只有聖人和靈修大師才可親身體會,而不是一般基督徒可以領會到的。然而,蘇納卻認為,每一個人都可經驗神秘主義,只要他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因為上主願意向每一個人展露,表達祂對世人的愛,祂無處不在,在萬事萬物中都可發現祂的臨在。而蘇納一生從事的工作或信仰實踐,包括神學教育、寫作和政治參與,就是將信仰中與主相遇的神秘主義經驗與生活及社會參與連結起來。

成長在基督教家庭,學習於戰後德國的五十年代,生活在一個視成功為最高德行、擁有財富就擁有一切的社會,年輕的蘇納經常反問自己:人類對苦難的悲劇和不公義的世界有什麼責任?生活在舒適的第一世界消費主義安樂窩中,基督徒可以如何抵抗不義制度?信仰帶來什麼希望和救贖?這些腦海中的疑問遂成為她書寫神學作品、追尋神秘經驗、決意在世界中與主相遇和參與社會運動的原動力。因此,她寫作不是為了證明一己的學術成就或豐富自己的履歷,而是在面對人類苦難、大屠殺的恥辱、當前的社會處境下,用作表述內心深處對信仰及其實踐的理解,包括對神的創造、基督、苦難、政治、戰爭、基督徒的女性身份等,以及她對改變世界的委身和洞見。所以她的著作除了神學書藉外,還有自傳、詩歌和散文,當中結合了她的神學和政治思想,而這些作品都是她在生命中洞悉上主而孕育出來的成果。

在蘇納眼中,上主不是一位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與世界隔絕的世界統治者,每個人都可聆聽到在內心深處的上主聲音。靈性經驗不是將人抽離世界,而是使人與世界建立更深的連繫,因為所有受造物都是互相扣連在一起的。在她的代表作《沉默的吶喊:神秘主義與抗爭》中*,她詳細道出了她對神秘主義經驗的見解、可經驗上主的地方或環境(包括在大自然、痛苦、喜樂、團體和愛戀關係中),以及如何將這種經驗與抗爭及解放結連起來。

有別於傳統神秘主義的三個階段:淨化、光照、契合,蘇納提出的三個新階段是:驚歎、捨棄、抗爭,即驚歎世界中的美善(讚美天主),捨棄對物質、暴力和自我中心的慾望和虛假需要(失去天主),抵抗世界的不公義,以憐憫和正義治療受傷的世界(活於天主)。透過探討不同時代的神秘主義者的經驗,她試圖找出他們與社會的關係,從而打破「內在的」神秘經驗與「外在的」社會參與行動之分野。她認為真正的神秘主義具有強烈的先知性幅度,挑戰當權者和向世界的不公義說「不」,並培養一種與萬物合一團結的意識。 

驅使蘇納進入神秘主義的追尋行列,正是她渴望尋找經驗上主的愛之途徑,以及這愛催逼她成為建設上主的公義世界的助手。她身體力行,積極參與和平運動,於1968年在德國建立了一個結合祈禱默想、政治參與和神學反省的合一團體,名為Political Evensong;後來在美國教學時,亦積極反對核武、極權統治,以及嚴厲批評資本主義帶來的禍害。這些社會參與經驗更促使她後來對女性主義神學的興趣,反省性別主義、種族主義和對勞工的剝削對女性帶來的影響。

神學作品有時候給予人過於理論化,有脫離現實的感覺,但被視為其中一位解放神學先驅的蘇納則打破這模式,以生活中的具體經驗為出發點,以歸納和敘事的處境神學反省方式帶出基督宗教中的解放幅度。接觸過她本人和閱讀過她的著作的人,都說她人如其書,言行一致,能將她的個人經驗與神學知識、感性經驗與理性分析、默想祈禱與社會實踐一一結合起來。

* The Silent Cry: Mysticism and Resistance.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2001.

刊於公教報2009.07.05